一棵大樹菠蘿混在眾多樹木中。
大樹菠蘿肉質香甜爽滑、果味香氣濃郁,相信許多人都吃過,不會陌生,不過翻查資料下,卻發覺沒有甚麼有關大樹菠蘿的資料,連香港植物資料庫都沒有資料,深感奇怪,幾經在網絡上找尋,終於找到大樹菠蘿的學名,名「木鳳梨」是也。木鳳梨一名相信沒幾人聽過,不信可到生果檔一試,要買木鳳梨,看看檔主如何,準說你「混吉」!都是說回大樹菠蘿算了。
大樹菠蘿的果實,大大個的多誘人。
一大串的果實,可惜在公園內,吃不得!
大樹菠蘿的幼果,幾有趣。
大樹菠蘿的葉,多青翠。
大樹菠蘿的樹幹。
不過細心一想,許多人雖然認識植物,不過都是用些通俗的名稱或叫法,其實許多植物都有多個別名,舉例如木鳳梨,又名樹鳳梨、鳳梨蜜,宋代時的譯名又叫作「波羅蜜」。植物別名多,只以別名通俗名稱,往往會使人混淆。再舉例如「土沉香」,土沉香是指又名「牙香樹」的植物,即是以前的莞香木,香港之名也是源自這種香樹,不過土沉香又是另一種紅樹「海漆」的別名,所以若說土沉香,到底是指內陸的牙香樹,或是指海邊的海漆樹?同樣,「馬尾松」這個植物名稱,其實也是指兩種樹,一種是「木麻黃」,木麻黃英文名是“Horsetail Tree”,譚成中文就成馬尾松;不過本地的「松樹」別名也稱作馬尾松,所以馬尾松者,指的是來自澳洲沙漠的木麻黃,或是陀地的山松?真叫人目眩口呆!
所以認識植物之餘,也要學學文化人,現時中文講要「正字」,叫植物也該「正名」,大家才有個共識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